端午節的由來
端午亦稱端五,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?!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?,稱“端五”也就如稱“初五”;端五的“五”字又與“午”相通,按地支順序推算,五月正是“午”月。又因午時為“陽辰”,所以端五也叫“端陽”。五月五日,月、日都是五,故稱重五,也稱重午。
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,最早出現在南朝的《續齊諧記》和《荊楚歲時記》。據說,屈原投江后,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打撈,一直航行了很遠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。那時,恰逢雨天,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湖面上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。于是便發展形成了劃龍舟。百姓們沒有打撈到屈原的尸體,又怕江河里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,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江中,以免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。這便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。
端午節的習俗
一、賽龍舟,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。
賽龍舟歷史悠久,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,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,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。龍船競渡前,先要請龍、祭神,寓意祈求農業豐收、風調雨順、去邪祟、攘災異、事事如意,也保佑劃船平安。
二、吃粽子,是端午節的又一習俗,粽子又稱角黍和筒粽。是端午節必吃的一種食物。
三、掛艾草和菖蒲。
民諺說:"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"。在端午節,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,家家都灑掃庭除,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眉,懸于堂中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竅、健骨消滯、殺蟲滅菌的藥物; 菖蒲葉片呈劍型,插在門口可以避邪,所以方士們稱它為"水劍",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"蒲劍",可以斬千邪。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插在門口,可使身體健康。
四、拴五色絲線。
五色絲的五色代表五行,漢代信仰陰陽五行之說,五色代表了五方位,彼此相生相克,具有神秘的驅邪迎吉作用。青色屬木,代表東方;赤色屬火,代表南方;黃色屬土,代表中央;白色屬金,代表西方;黑色屬水,代表北方。以動物為標志,東方為青龍,南方為朱雀,西方為白虎,北方為玄武(龜蛇),中央為黃龍,均為靈物。實際上,五色絲可以驅邪避瘟的象征意義遠比實際功能明顯 。
中國古代崇敬五色,以五色為吉祥色。因而,節日清晨,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線。系線時,禁忌兒童開口說話。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,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,拋到河里。據說,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;扔到河里,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。
“悠悠艾草香,綿綿情意長,絲絲祝福意,身邊有安康”。然而粽葉再厚,也裹不住思念,五彩繩再長,纏不住童年,無論甜咸,團圓是最好的餡。艾葉飄香,又至端陽,鑫邦項管祝大家家事平和,歲歲年年長安康。
文字、圖片排版 | 鑫邦
文字、部分圖片 | 網絡
版權說明:本網站部分來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